伴随着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进入淘汰赛。展望未来,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行业面临挑战
1、市场迈入存量时代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新签订单同比下降2.3%。2024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4%;新签订单同比下降2.9%。建筑业总产值增长都低于同期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新签订单进入下降通道。
长期来看,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发展放缓是必然。短期来看,房地产快速下滑给工程建设行业市场造成巨大影响。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9.6%,商品房销售同比下滑6.5%;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9.5%,商品房销售同比下滑27.6%。虽然各地政府已经出台各类刺激政策,但居民对未来房地产预期并未好转,下行还未见底。从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来看,2023年同比下滑20.6%,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滑27.8%,房地产对工程建设行业市场贡献度进一步弱化。
2、行业陷入资金危机
近年来,在房地产暴雷、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影响下,工程建设行业项目推进缓慢、收费困难成为普遍现象。工程建设企业面临较大的两金管控压力,收现比持续下滑,一批资金实力不足的工程建设企业退出市场。以南通一地为例,受房地产暴雷拖累,曾经的“中国建筑铁军”包括南通一建、南通二建、南通三建、南通六建等先后进入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
对于承接政府类业务的工程建设企业而言,2022年以来部分政府类业主通过停工、延长政府审计流程或延期支付等形式拉长对工程建设企业的付款账期现象更加突出,未来几年仍是地方政府化债期,预计一段时间内仍呈上升趋势。
从中诚信国际统计的80家发债的工程建设企业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样本企业两金规模持续增长,两金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40%,对营运资金占用明显,且样本企业两金增速高于营业总收入增速,经营效率呈弱化趋势。
3、员工队伍后继无人
“50岁农民工”现象已是常态,建筑工人老龄化趋势明显。根据2022年江苏省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统计,江苏860万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有建筑工人560万人;其中,18岁-40岁、40岁-50岁、50岁-65岁的建筑工人占比分别约为29%、23%、48%。
工程建设行业人才吸引力持续下滑,未来员工队伍建设存在隐忧。近几年,各大高校建筑和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招生分数线下滑明显,一些老牌院校相关专业只能通过调剂才能满足招生需求。以同济大学为例,其2022年在河南录取分数线门槛位次从2021年的1730名暴跌至43252名。
4、市场改革有待深化
虽然市场化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目前区域保护和“民营企业弹簧门”现象仍旧层出不穷。
区域保护方面,以信用评价体系为例,目前全国各个省有省的信用评价,市有市的信用评价,甚至还有区级的信用评价,体系严重割裂。大多省市信用评价体系尺度不一,个别省份将企业纳税、资质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不太合理。此外,大多省市将工程业绩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这明显对中小企业不公平,没有分层分类进行设计,让更多企业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民营企业弹簧门”方面,以《2022中国建筑行业民营企业200强调研分析报告》的调查数据为例,工程建设行业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央国企,市场空间挤压严重。
5、行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方面,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持续提升。2023年,在建筑业新签订单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八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合计同比增长8.0%,市场占比提升至46.8%,比2022年提升4.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行业结构仍旧不尽合理。总承包企业过多,同质化竞争严重;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不足,整个行业有明显的空心化现象。
二、行业的发展趋势
1、建筑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政府大量投资公共资金来刺激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央企代表的建筑企业集中度的提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投建营运一体化、融资成本优势、建筑合规化、项目规模增大以及技术门槛的提高等因素,导致中小型建筑商逐渐被边缘化,变成了大型建筑企业的配套和劳务商。中小建筑商之所以被淘汰的核心原因是其能力不足。行业的集中度在长期内持续提高,而大型建设承包商和具有差异化技术领先性的企业则呈现出长期投资价值。
2、绿色建筑大势所趋:
在"双碳"的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环保整治和能耗双控力度不断增强。同时,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行业趋势,可以预见低碳生产技术的革新、节能减排和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专业工程公司发展的方向。这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未来市场开发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尽管成本经济性仍然是一个瓶颈,政府主导绿色建筑的先期投资以及行业技术门槛的持续提高为领先型企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